▲米開朗基羅-聖母像
比利時的第二天旅程,來到布魯日。
布魯日躲過二次大戰的戰火,得以保留傳統藝術洗鍊過的城市氛圍。
12、13世紀間,羊毛紡織和布料貿易讓布魯日成為稱霸西歐的港口,14世紀的金融市場技術更吸引威尼斯商人前來取經,
可惜通往北海的重議海道(Zwin)因泥沙淤積嚴重無法行船加上政治局勢轉變,讓布魯日的黃金歲月在16世紀畫下終止符。
但沉寂百年的布魯日也因此得以保存完整古蹟,整個城鎮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Brugge在荷文中是「橋梁」的意思,一條條平靜美麗的運河及交錯的橋梁讓此地獲得「比利時的威尼斯」之名。
(資料來源:MOOK荷比盧)
▲布魯日車站
▲一出布魯日車站,眼前都是別緻的小屋,無高樓大廈
▲停車場旁不知名的老城門,由此進入老城區
這老城門給人的感覺...很平整...
對,有點怪的形容詞,但跟其他地方看到的歐洲城門比起來,不覺得它很工整嗎?
不只是整個結構,連石磚的排列也很整齊,創造出穩定的感覺~
▲美麗的豆腐與美麗的老城門
▲這鴿子表情逗趣,一臉想對雕像做壞事的樣子
▲回頭再給老城門一張特寫
跟著google地圖走,布魯日聖母教堂就在前方。這間教堂以收藏米開朗基羅的「聖母與聖子(Madonna of Bruges)」聞名。
詳細的資訊就等看到雕像再介紹吧,先繼續往前走!
▲過了老城門,再過一小河,離布魯日聖母教堂更近一步
▲鏡頭拉近一點,欣賞布魯日聖母教堂尖頂之美~
▲比利時房屋頂端著名的梯形牆~爬上天際~~
▲ 跟隨著一團日本旅遊團走進小小的老街之中---Stoofstraat
很有趣的小店,老闆是位老先生,店裡應該收藏了他喜好的東西,除了可愛古意的小飾品,
還有像像貝蒂戴維斯、芭雷舞女伶等收藏...逛起來蠻有趣的。
▲古物珍玩商店
來到比利時心心念念的名產巧克力,一直在找適當時機出手。
在小巷子裡發現一家很不錯的巧克力店---Tsjokoreeto
這家店也曾得到日本觀光節目的推薦,看來Stoofstraat這條小街是被日本人包了。
▲小巷中的巧克力專賣店---Tsjokoreeto
麻婆豆腐在這家店買了不少巧克力,因為包裝精緻,送禮自用兩相宜~
老闆也很大方,許多品項都有讓客人試吃,時至今日,仍記得當日在店內品嚐柑橘巧克力的美味!
▲老闆娘很認真的把每一個巧克力綁上蝴蝶結
走出小巷,渡過小河,聖母教堂就在眼前。
▲所有的小河都是同一條河的分支
▲布魯日河景
▲城內還有馬車載客
▲愜意的城鎮
▲聖母教堂
來到了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聖母教堂 (荷蘭語:Onze-Lieve-Vrouwekerk),主要建於13、14和15世紀。
其鐘樓高122米,是該市最高建築、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最高的是德國蘭茨胡特的聖馬丁教堂)。
在大祭台後面的唱經樓,有瓦盧瓦王朝最後一任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Charles the Bold,及其女兒勃艮第的瑪麗的墳墓。
黑色石板上是父親和女兒的鍍金青銅肖像,兩人都戴著王冠,查理全副盔甲,戴著金羊毛騎士團的裝飾。
南部走廊大禮拜堂的祭台裝飾保存著該教堂最著名的藝術珍品—米開朗基羅於1504年左右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布魯日聖母。
最初可能是為錫耶納主教座堂(Siena Church)而作,被布魯日商人揚和亞歷山大Mouscron兄弟買走,
並在1514年捐贈給聖母教堂,是米開朗基羅生前唯一流落在義大利以外的雕像作品。
這個雕塑曾兩次被外國占領者搶走;1794年的法國革命者和1944年的納粹德國,然後被追回。(資料來源)
▲「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
▲入口大門上方聖子母雕像
參觀教堂是免費的,但若想看米開朗基羅的聖母像,就需要€4,
教堂另外有一個博物館,博物館門票€6。
相關旅遊資訊https://www.visitbruges.be/en/onze-lieve-vrouwekerk-church-of-our-lady
▲為了一親聖母像芳澤,買了€4門票
▲教堂中殿
▲很像告解室的地方
▲大膽查理Charles the Bold,及其繼任者勃艮第的瑪麗之墓
▲大膽查理Charles the Bold
▲Madonna of Bruges
▲新漆下的斑駁壁畫
米開朗基羅的聖母像是他早期的作品,並不是一個非常大型的雕塑,
但在聖母教堂最安靜、寬敞的深處,隨著時間轉變,長窗透進來的光線,在雕像上出現的光影變化,
多美、多平靜啊~
瞬時羨慕起坐在一旁守護文物的管理員。
離開聖母教堂,往聖多納廷主教座堂走去,這是布魯日最古老的一座教堂。
但僅是路過,沒有進去參觀。
聖多納廷教堂(Sint-Donaaskathedraal)由佛蘭德斯伯爵阿努爾夫一世建於950年,以收藏870年修士們從托爾豪特帶到布魯日的聖多納廷遺骨,為羅曼式建築風格。
有一個八角形主體建築,帶有塔樓和16邊的迴廊。這座建築座落在城堡廣場,與市政廳相對。
1562年首任布魯日主教就職後,聖多納廷教堂成為一座主教座堂。聖多納廷主教座堂於1799年被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占領軍摧毀。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的舊址現在是皇冠假日酒店。主教座堂的地基在1955年被發掘,在酒店的地下室可見到。
1127年3月2日,佛蘭德斯伯爵查理一世在聖多納廷教堂遭暗殺。
揚·范·艾克的畫作《聖母與卡農》(1436)也描繪聖多納廷,作為教堂的祭壇畫,揚·范·艾克本人也在1441年安葬在聖多納廷教堂。(資料來源)
教堂前草地坐著很多人,大家好像都在吃同一種東西,
不過都用白色紙盒裝著看不清楚裡面是什麼,來走去隔壁熱鬧的地方找找看~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前一條非常熱鬧的街道---Steenstraat,是通往市集廣場(Markt)的方向
▲看到一家「豆腐認為最美的麥當勞」
邊走邊逛,不一會兒功夫抵達市集廣場(Markt)
這裡位在布魯日舊城的中心,占地約1公頃。
1995年,市集廣場全面整修。移除廣場上的停車場。整修後的廣場在1996年重新開放,赫爾穆特·洛迪舉行了音樂會。
每星期三上午,市集廣場定期舉行法蘭德斯遊行(Ronde van Vlaanderen),還有販賣鮮花、園藝用品、食品等的傳統市集。
在聖誕節那裡設有聖誕溜冰場。廣場周圍開設咖啡館,餐館和商店。(資料來源)
省議會(Provincial Hof),原來是水廳(Waterhall)的位置,在1787年水廳拆除,代之以一座古典主義建築,
自1850年起充作省政府宮,1878年大火後,於1887年重建為新哥德式風格。
主建築是西法蘭德斯省的省議會,並未對外開放,目前為接待外賓、舉辦會議和展覽的場所。
▲省宮(Provincial Hof),右側紅色建築是郵局
在市集廣場的中央,矗立著揚·布雷德爾(Jan Breydel)和彼得·德·科寧克(Pieter de Coninck)的雕像。
這兩位人士是14世紀布魯日的愛國英雄,反抗法國的統治。
▲反法愛國英雄雕像
在廣場上吃午餐。
當天午餐,請參考:荷比盧之英德亂入之旅(Day12)Gand Cafe Craenenburg:市集廣場上的歷史見證人@比利時布魯日
廣場上最著名的應該屬布魯日鐘樓,但在爬鐘樓健行活動之前,先把附近的景點看完再回來。
▲布魯日鐘樓模型
市集廣場旁另一個廣場---城堡廣場(Burg)
此處原是一個堡壘,位於幾條羅馬道路的交匯處,占地約1公頃,是布呂赫城市最古老的核心之一。
這裡自西元2世紀就有人居住了,到了9世紀,成了法蘭德斯伯爵的領地。
阿努爾夫一世(889-965)建造城堡,城堡內北部又修建了聖母教堂和聖多納廷主教座堂。
城堡廣場沿用了城堡的兩個功能:南半部的民政功能,以及北半部的宗教功能。
廣場周圍是一些歷史建築,包括市政廳,前民事登記處,聖血聖殿等。
自1799年拆除聖多納廷主教座堂後,這個廣場的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達到1.1公頃,超過了市集廣場。
今天的城堡廣場主要服務於旅遊業,提供各種節目表演的背景。(資料來源)
布魯日市政廳(Stadhuis van Brugge)是低地國家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
始建於1376年,1421年完成。晚期哥德式風格,長方形平面,帶有角樓。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的設計,反映了14世紀布魯日的經濟繁榮。
這裡也是低地國家中最早設立的議會場所,當時由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Philip the Good)所掌握。
牆壁上和佛蘭德伯爵的墳墓上,都是聖經和歷史人物圖畫。但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許多原來的雕像被摧毀,然後用當時的雕像取代,引發了很多討論。
一樓是哥德式大廳,包括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木穹頂天花板和歷史壁畫。歷史室有許多有關布呂赫歷史的檔案以及繪畫。(資料來源)
▲布魯日市政廳
城堡廣場一邊小角落就是聖血聖殿。
開放時間/門票收費:
教堂-9'30 am~12'30 pm / free
博物館-2 pm~5'30 pm" / €2.5
聖血聖殿(荷蘭語:Heilig-Bloedbasiliek,法語:Basilique du Saint-Sang)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也是城堡廣場上最古老的建築。
內部供奉著西元1150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法蘭德斯伯爵「亞爾薩斯的德里克」(Derrick of Alsace)由伊斯坦堡帶回來的耶穌聖血。
最初興建於12世紀,作為弗蘭德伯爵宮殿的小堂,這座教堂收藏有亞利馬太的若瑟收集的聖血遺物,由弗蘭德伯爵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從聖地帶回。
興建於1134年到1157年,1923年升格為次級宗座聖殿。
這座12世紀的聖殿位於城堡廣場,由上下兩座小堂組成。下層小堂供奉聖巴西略,是一座未改動過的羅曼式建築。
聖血供奉在上層小堂,在16世紀重建為哥德式建築,在19世紀又多次翻建,改為新哥德式建築。
1134年,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決定在弗蘭德伯爵第一座宮殿Oud Steen(今天改為布魯日市政廳)的旁邊,興建一座私人雙小堂。
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期間,蒂耶德里克第二次加入十字軍。根據傳統,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於1150年4月7日,帶著寶血聖物回到了布魯日。
在13世紀上半葉,上層小堂更名為聖血小堂。(資料來源)
▲聖血聖殿是最角落那一間
▲聖血聖殿
聖巴西略小堂是西弗蘭德地區保存最好的羅曼式教堂之一,它興建於1134-1149年,供奉聖巴西略,
他的聖物由弗蘭德伯爵羅布雷希特二世從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地區的凱撒里亞馬薩卡(今土耳其的開塞利)帶回。
聖殿裡面燈光昏暗,加上一些猩紅的雕像與灰黑色調建築,
有種令人心生畏敬的感受,自然而然尊重眼前的一切。
▲聖血聖殿-聖巴西略小堂
爬上二樓聖血小堂,若想一睹聖血聖物,自由捐獻後能看得到,但不能拍照喔~
聖血被裝在兩層的玻璃瓶子裡,兩端有黃金雕飾,有點像是實驗室裝危險生化物的那種試管...
覺得特別去看聖血,如果是抱著觀光客的心態不大適合,所以我們就沒有過去了。
▲聖血小堂
離開聖血聖殿,從城堡廣場旁的盲驢街穿過拱門走出去,再過一條小小的河,來到製革者廣場。
這裡也是露天魚市場(Vismarkt),自1821年就已存在,每周二至周六早上都有運自北海的新鮮漁獲在此販售。
▲盲驢街(這張是在市政廳背側拍的)
▲市政廳背面有意味不明的「1614」雕飾
▲另一側也有數字雕飾
來到製革者廣場,這時間沒有太多攤位,只有零星幾攤賣手工藝品跟繪畫的。
▲製革者廣場中央雕像
河邊是玫瑰碼頭,真是個好聽的名字,風景也非常漂亮。
▲玫瑰碼頭
繞了玫瑰碼頭一圈,慢慢走回鐘樓所在的城市中心,
楊・內波穆克是捷克共和國的一位民族聖人,被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淹死在伏爾塔瓦河。
後世認為他的死因是由於他是波希米亞王后的告解神師,並且拒絕透露告解的秘密而遭國王處死。
根據這種說法,楊・內波穆克被認為是天主教會第一位因告解保密而殉道者,他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同時也是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
(資料來源)
▲捷克殉教者雕像Statue of Saint Joannes Nepomucenus
▲楊・內波穆克的象徵形象:五顆星的光環,棕櫚枝,教士的衣服,十字架,手指放在嘴唇上的沉默天使
▲過了有殉道者雕像的橋後,繞回布魯日鐘塔的後方
▲這招牌長得很像糖果屋裡的巫婆...
布魯日鐘樓(Belfort)是比利時布魯日歷史中心的一座中世紀鐘樓,也是該市最突出的標誌。
布魯日鐘樓過去用來收藏珍寶和市政檔案,以及用來觀測火情及其他危險狀況。366級狹窄陡峭的台階通往83米高的頂部(大約向東傾斜1米)。
鐘樓的兩側和後部是原來的市集大廳,這是一座長方形的建築物,寬度只有44米,淨深卻有84米,還有一個內院。
因此鐘樓也被稱為「大廳鐘樓」(Halletoren)。布魯日鐘樓是2008年電影《殺手沒有假期》的主要場景。
1240年左右,布魯日鐘樓出現在市集廣場,當時布魯日是繁榮的佛蘭德斯紡織業一個重要中心。1280年毀於火災後,鐘塔經過了重建。但是城市檔案燒毀了。
鐘樓上部八角形的部分為1483至1487年之間增建,木質尖頂上有大天使彌額爾像,手中握旗,腳下踏龍。
尖頂在1493年遭到雷擊,燒成灰燼,大鐘同樣被毀。新的木質尖頂使用了兩個半世紀,至1741年再度被焚毀。
此後沒有再修尖頂,因此高度有所降低,只是在1822年,天台上增加了哥德式風格的鏤空石欄杆。(資料來源)
▲布魯日鐘樓
▲1822年,天台上增加哥德式風格的鏤空石欄杆
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有一首詩名為《布魯日鐘樓》:
In the market-place of Bruges stands the belfry old and brown;
Thrice consumed and thrice rebuilded, still it watches o'er the town.
▲從鐘樓底下的門進入,裡面是一個小廣場。
▲鐘樓的背面
▲一樓有個牌子標示鐘樓的各階層
進入鐘樓內部的門票費用€12。
因為不好攀爬,也要維護古蹟,入內有人數限制,跟過吊橋一樣,哈。
站在閘門外等了好一會兒~
▲等待進入鐘樓
▲爬到鐘樓頂端要經過366階階梯
▲門後,就是永無止境的樓梯,你...想挑戰嗎?
遊客絡繹不絕,一路往上攀爬到最頂看風景!
風非常非常的大,如果沒有鐵網,人一定會飛出去...就更不用說相機、手機摔飛。
鐘樓的機械結構共分三個部分:大鐘、鍵盤及自動機械裝置。
塔樓的鐘聲調節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宣佈時間,火災警報,工作時間以及各種社會,政治和宗教事件。
在16世紀,塔樓裝有鐘琴,可通過鍵盤彈奏鐘聲。從1604年開始,年度帳目記錄了一名鍾琴匠的聘用,他們在星期日,節假日和交易日期間彈奏歌曲。
1675年,鐘琴包括35個鐘,由安特衛普的梅爾基奧爾·德·哈茲(Melchior de Haze)設計。
1741年大火過後,這由Joris Dumery鑄造的一套鐘代替,其中有26枚仍在使用。
到19世紀末,共有48個鈴鐺,但今日的鈴鐺數量為47,重約27.5噸。鈴鐺的重量從2磅到11,000磅不等。(資料來源)
▲非常多口大大小小的鐘掛在鐘樓頂部,因為風大,鐘也叮叮噹噹的自己發出許多巨大的聲響,如果掉下來,就...
▲從鐘樓俯瞰主教座堂
▲從鐘樓俯瞰聖母教堂
▲位在鐘樓正下方的市集廣場
▲在第220層階梯處,可以看到一口被稱為「勝利之鐘」的巨大銅鐘,只有特殊場合會發出鐘聲
▲再次回望這座雄偉的鐘樓
回到地面,鐘樓門口有個賣薯條的攤子,比利時薯條也很有名,嚐嚐看吧!
▲中薯 €4;搭配咖哩番茄醬 €1,共計 €5
▲薯條攤就在鐘樓門口,適合剛運動完的人馬上補充熱量~
▲吃過咖哩番茄醬這個口味嗎?
▲旁邊還有賣冰淇淋的攤位
結束布魯日一天的徒步行程,回程途中在布魯日的一個展演中心---Oud Sint-Jan (Old St. John) Site看見畢卡索畫展。
這趟旅程看遍名畫,畢卡索如今就在眼前,會不過去瞧瞧嗎?
▲巧遇畢卡索
畢卡索的展覽,請參考:荷比盧之英德亂入之旅(Day12)Xpo Center Bruges:巧遇畢卡索!@比利時布魯日
【布魯日一日散步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