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廚房橋Kitchen Bridge

 

這是第二次到英國,上次(2016年)選擇參訪牛津,這次自然不能錯過劍橋!

飯店就在劍橋火車站旁,抵達時不到10點還無法check in,

但飯店提供行李寄存服務,把行李寄好,就往劍橋大學方向走去囉~

 

住在劍橋火車站旁的宜必思(ibis)飯店

 

有關劍橋宜必思的資訊,請參考:荷比盧之英國亂入之旅劍橋住宿: ibis Cambridge Central Station Hotel***

劍橋車站前的Station Rd.

一眼瞥見中華民國國旗~~好嗨呀!!

中華民國萬歲!!國運昌隆!!

 

▲Station Rd.

 

▲國旗飄揚~!!

 

在看到國旗後不久,前方出現一群活潑的人,

原來是學生在推銷康橋撐篙,雖然網路上很多遊人網誌說殺價之類的,

但麻婆豆腐臉皮比較薄,沒想那麼多,就預約下去了!!

拿著購買證明到國王學院門口找其他工作人員換乘船票,有種闖關遊戲的感覺~

 

▲活潑的人們出現了

 

康橋撐篙How much?一個人£15

 

▲Hills Road War Memorial一戰紀念碑

 

▲看到紀念碑後轉到 Hills Rd.

 

記取在荷蘭找不到郵票的教訓,一到英國,就開始找郵局買郵票。

這裡不像荷蘭還有最後的機場可以寄明信片,沒找到郵票就什麼都沒啦。

順利在一家超市裡找到郵局~

 

▲超市裡的郵局

 

▲Hills Rd.

 

▲St Paul's Church

 

在Hill Road與Lensfield Road 路口看到一座雄偉的教堂---聖母暨英格蘭殉道聖人堂Our Lady of English Martyrs

這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大型教堂,建於1885年到1890年。哥德復興式樣, 並遵循傳統的十字架形的布局。

教堂東北面的尖塔則高達65米(214英尺),數英里外均可看見該塔。

 

▲聖母暨英格蘭殉道聖人堂Our Lady of English Martyrs

 

▲聖母暨英格蘭殉道聖人堂Our Lady of English Martyrs門上雕像

 

▲聖母暨英格蘭殉道聖人堂Our Lady of English Martyrs大門

 

▲聖母暨英格蘭殉道聖人堂Our Lady of English Martyrs

 

 

繼續走,轉進Downing St., 看到一間恐龍的博物館!!!

不逛怎麼行~

 

▲Downing St.

 

▲劍橋大學的地質學博物館

 

原來這是一個劍橋大學的地質學博物館Sedgwick Museum of Earth Sciences

為了紀念現代地質學之父Sedgwick而設立,收藏了100萬件以上的各種岩石與化石等等。

這座博物館是劍橋大學6所博物館中最古老的一座,成立於1912年。

 

 

 

 

Sedgwick Museum of Earth Sciences

 

一打開博物館大門,就一隻白堊紀的恐龍等著~是一隻禽龍。

博物館雖不大,但為了大恐龍還是值得的!

 

禽龍是大型草食性恐龍,身長約10公尺、高3到4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助進食。

 

▲禽龍化石

 

▲禽龍化石

 

▲肉食性班龍屬恐龍頭骨化石

 

▲Adam SedgwickSedgwick先生,本博物館及以他的名字命名

 

▲有幽默感喔~

 

▲大象的祖先:恐象

 

恐象(學名:Deinotherium)是象的史前親屬,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

在這段時間,恐象只有少許變化。恐象像現今的象,但鼻較短,而象牙則向下彎曲。

 

▲大角鹿

 

大角鹿(學名Megaloceros giganteus),又名巨大角鹿、巨型鹿或愛爾蘭麋鹿,是體型最大的鹿。

牠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

有關大角鹿滅絕的成因討論都主要集中在其鹿角,而非其體型,這可能是由於鹿角的外觀多於其實際用途。

有些學者指被人類獵殺是其中一個因素,因大角鹿的鹿角限制了牠們在森林的活動範圍。

不過有反駁指大角鹿作為大陸上的物種,應該與人類一同演化,並且適應了人類的存在。

較近期的研究發現大角鹿的鹿角主要是由鈣及磷酸根組成,要維持如此巨大的角需要大量的這類物質來維繫。

估計雄鹿會先從其骨骼上提供這些物質,再從食物上補足或是從遺棄的鹿角中獲得。故此,雄鹿的生長期會出現骨質疏鬆症。

當氣候在最後的冰河時期末改變時,棲息地的植物亦估計改變成為足以提供足夠的養料。

在西伯利亞西部發現最近的大角鹿標本(估年約屬於7700年前,已在冰河時期以後),顯示沒有任何養份壓力的徵象。

這明顯大角鹿棲息的大陸性氣候地方沒有出現或未曾出現所謂的植物改變。

總的來說,大角鹿在個別地方上消失的成因有多個理論,但就最終大角鹿在歐亞大陸上的消失則沒有定論。

有指這是人類存在及棲息地減少聯合造成。

(資料來源)

 

 

旁邊有另一個考古人類學博物館---The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離開兩個博物館後,繼續往國王學院方向走。

先看到了劍橋的會議中心The Pitt Building

 

▲The Pitt Building,Conference centre in Cambridge 

 

▲The Pitt Building對面的St Botolph's Church, Cambridge

 

接著來到了----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 St Catharine's College(始建年代:1437年)

 

大多數劍橋的學生都喜歡以「Catz」的名稱來稱呼該學院。聖凱薩琳學院位於劍橋城的歷史中心,北面緊鄰著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學院建築比較顯著的特徵是面向特蘭平頓街的開放庭院(而不是劍橋大學學院通常使用的四方院形式)。

早在1459年,時任劍橋大學校長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長的Robert Wodelarke就開始購買土地,著手建立一所新學院。

這項工程耗費了他的一大筆個人財富,他也因此被懷疑挪用國王學院的資金。Wodelarke規定學院最初的教員只能教授神學和哲學。

儘管有假說認為Wodelarke以英王亨利六世的母親凱薩琳給學院命名,一般還是認為,

Wodelarke選擇了以學習的主保聖人聖凱薩琳命名他的新學院,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一種崇拜。

無論怎樣,學院最終於1473年的聖凱薩琳日(11月25日)正式創立,最初的名稱是凱薩琳學堂(Katharine Hall)。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中有六個聖人聖凱薩琳,學院名稱是來源於亞歷山大的聖凱薩琳。

學院在創立以後的一百年中,運作並不是很理想。Wodelarke只是注重教授們的福利,很多年沒有招收本科生。

在學院蓬勃發展的推動下,這種狀況從16世紀中期開始得到改觀,學院也轉為注重本科生的教育。

為了容納更多的學生,學院在17世紀拆除了創立之初的庭院,並且在現址上完成了新的庭院的修建。

對於該庭院的修建,一街之隔的王后學院(Queens' College)並不贊成,因為它直接導致了王后學院的正門被擋在了聖凱薩琳學院之後。

1860年聖凱薩琳學堂改為現名。由於學院在地理位置和歷史上與國王學院的淵源,1880年學校計劃建議合併這兩個學院。

兩個學院距離很近,合併可以為國王學院提供更多發展空間,為聖凱薩琳學院則提供更多資金。

該建議最終被當時的院長Charles Kirkby Robinson否決。

(資料來源)

 

▲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 St Catharine's College

 

劍橋大學最著名的學院之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在亨利六世的支持下於1441年成立,但直到16世紀初亨利七世任內才算是比較有規模的發展起來,

1544年才在亨利八世任內完成,橫跨了3個亨利國王~學院僅有部分區域對外開放,避免打擾學生作息;

隨著月份不同,遊客也必須從不同的大門進入。

國王學院鈽彈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扇形拱頂,禮拜堂四周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彩繪玻璃以及木頭雕刻的聖壇屏幕,也被認為是當時最精緻的作品之一。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始建於1441年,由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建立。

他的原始設計簡潔,但從1445年起學院的建造目的轉變為彰顯王室的地位,因此學院的建築規模變得非常宏偉。

在學院建造過程中,由一位院長和70位院士負責監督,建築占據了劍橋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使得很多街道被迫關閉。

該學院擁有一系列的封建特權,而這些特權都是由國王賦予的。

亨利六世非常尊敬威廉·維克翰穆的成就,他曾經是牛津大學新學院和溫切斯特公學的建造者,他後來還相繼設計了國王學院和伊頓公學。

現在的四所學院依然有緊密的聯繫。

學院初期只接受來自伊頓公學畢業的學生就讀,直至1865年第一位非伊頓公學的學生入讀,1873年學院擁有了第一位非伊頓公學畢業的院士。

雖然現在兩個學院的關係減弱,但國王學院依然有一個專為伊頓公學畢業生設立的獎學金。

國王學院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1441年,現在屬於劍橋大學的老校區,而從1443年開始學院採取了一個更加宏大的計劃。

學院創始人威爾於1448年詳細的描述了該計劃要建造一座宏偉的庭院,並在庭院的一側建造一座禮拜堂。

但十年後,玫瑰戰爭開始,亨利六世面臨財政危機,而此時禮拜堂的東側建造了60英尺,而西側只建造了8英尺。

建築工程直至1508年亨利七世獲勝結束戰爭而繼續開始建造禮拜堂的屋頂。

禮拜堂內部的建造直至1544年在亨利八世的幫助下才完工。

(資料來源)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看得出來國王學院外面的觀光客人潮,因此打消了排隊進去參觀的念頭,雖然有點可惜,但在劍橋只有一天的計畫,還是得做出取捨。

退而求其次,就在國王學院正對面午餐吧~

 

▲The Copper Kettle

 

學院對面的The Copper Kettle是一家地中海餐廳,接骨木汽水清爽好喝~~

但豆腐滿心期待點的千層麵,不知為何吃起來有很濃很濃的羊味~

 

▲坐在餐廳裡就能看見宏偉的國王學院

 

 

▲接骨木汽水 Sparkling Elderflower £2.75

 

▲豆腐的千層麵 Lasagne £10.95

 

吃飽後到國王學院大門換剛才買的船票,前往搭乘地點!

 

▲Silver St.一角

 

找到了Granta Moorings的搭船處。

船夫大都是劍橋大學的學生,

幫麻婆豆腐撐船的是位財金系男學生,他們會邊游河邊幫遊客介紹經過的校園景點。

 

 

 

 

途經整修中的達爾文學院圖書館,達爾文學院是劍橋大學兩所僅招收研究生的學院中的一所。

是說達爾文曾經在這進行研究因而得名嗎?聽完瞬間就忘記了...

 

▲Darwin College Library

 

一大堆租船乘船的河道集會口

 

緊接著到達連結皇后學院"明亮"與"陰暗"校區的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

數學橋是由威廉·埃瑟里奇二世設計,並在1749年由詹姆斯·艾塞克斯興建。

數學橋在1866年和1905年重建,但是原本的設計並沒有改變。

有關於數學橋的傳說就只是傳說而已,其實也就是個長得比較特別一點的木橋,船夫先生如是說。

 

▲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

 

皇后學院的伊拉斯謨樓榮登船夫先生心目中最醜第一名。

 

▲國王學院的Bodley's Court,是學生宿舍~~

 

▲國王學院禮拜堂,在河上視角蠻怪的

 

▲三一學院前的花園,聽船夫先生說資金來自於一個跟許多有錢人結婚的有錢寡婦

 

接著來到廚房橋,與嘆息橋同為連接聖約翰學院的橋樑之一,

有看到資料說他是康河第二老的橋,不知真的假的!

 

▲Kitchen Bridge, St Johns College

 

 

▲淹水線

 

▲Kitchen Bridge, St Johns College

 

緊接著就是著名的嘆息橋 Bridge of Sighs,長的有點像哈利波特裡面會看到的場景~

聖約翰學院是劍橋大學的第二大學院!

 

聖約翰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的聖約翰醫院,建造聖約翰醫院的想法由羅切斯特主教聖約翰·費舍爾提出,並由瑪格麗特夫人作為學院牧師。

但是,在學院建造之初,瑪格麗特夫人就已病逝,建造學院的大部分工作都由費舍爾完成。

他同時得到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和主教尤利烏斯二世的批准,伊利主教也同意將這座宗教醫院轉變為一所學院。

聖約翰學院最終於1511年4月9日正式建立。

學院建造的資金來源於瑪格麗特夫人的遺產,利用這筆遺產,學院將聖約翰醫院的建築和禮拜堂重新整修和翻新,使之成為一所全新的學院。

學院相繼建造了一座餐廳和一座門樓作為學院的財政部,學院的門樓每天黃昏的時候關閉,將學院和外界隔離。

在這之後的五百年裡,學院的建築繼續向西擴展到劍河兩岸,學院現在擁有11座庭院,是牛劍學院中最多的。

(資料來源)

 

 

▲嘆息橋 Bridge of Sighs

 

差不多到這裡返回,回程再次經過三一學院。

這是劍橋大學裡最大的學院,不僅學術上成就可說是最為耀眼,英國好幾任首相也是畢業於此。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始建年代:1546年)

三一學院是於1546年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所建,其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麥可學院(Michaelhouse)以及1317年建立的國王學堂(King's Hall);

也因如此,今天學院中依然保留著的最古老的建築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國王學堂所使用的學院鐘樓,直到今天還在為學院報時。

三一學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都鐸於1554年修建的,雖然整個教堂的內部裝潢要到18世紀才能全部完成。

教堂前廳擺著從三一學院畢業的六名著名畢業生的玉石雕像,分別是牛頓像、培根像、丁尼生像、伊薩克·巴羅像、威廉·惠威爾像、托馬斯·麥考利像。

三一學院的整個建築群在17世紀初時進行過大規模的整修,這是在當時的院長托馬斯·納維爾(Thomas Nevile)的親自設計主持下完成的。

整個宏偉的建築設計方案包括將古老的鐘樓移動20碼,以空出足夠的空間來建造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庭院「巨庭」(The Great Court)。

在巨庭和劍河中間還設計了另一個庭院「納維爾庭院」(Nevile's Court),

但是這個庭院的整個風格要到17世紀末由建築大師克里斯多福·萊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設計的圖書館矗立起來之後才算完整。

三一學院的圖書館萊恩圖書館也是由克斯斯托弗·萊恩設計。

這座就以設計師名字命名的圖書館的屋頂上佇立著四座石像,代表的是四門最古老的學科:神學、法學、醫學和數學。

館內的書架、桌椅等精緻的家具也都由萊恩親自設計。

圖書館的館藏稱不上豐富,卻都十分有價值,包括聖保羅的「使徒書信」手稿(the Epistles of St. Paul)、牛頓自藏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初版、

密爾頓詩作手稿、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 A. Milne)的《小熊維尼》手稿、拜倫全身玉石座像,甚至還包括了一具古埃及的木乃伊。

三一學院在學術成就上是劍橋所有學院中最頂尖的,也因擁有眾多著名的畢業生而聲名顯赫,

到目前為止該學院共培養出了32名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的畢業生包括了牛頓、培根、拜倫、懷特海、羅素、維根斯坦等人。

(資料來源)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圖書館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皇后學院是這次唯一走進去逛的劍橋學院,嚴格來說劍橋大學那麼廣大,只看了那麼一點,是不及格的。

查到有資料說:有別於國王學院"King's",皇后學院是"Queens' ",代表它由不只一位皇后所創立...

但國王學院也跨越三位國王不是嗎XD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Queens' College, Cambridge(始建年代:1448年)

劍橋大學皇后學院(英語:Queens' College, Cambridge)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院。

皇后學院由瑪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於1448年建立,又於1465年由伊莉莎白·伍德維爾(愛德華四世王后)再次建立。

學院坐落於劍河河岸兩邊,是南面第二座學院(劍河岸邊從南至北的學院依次是達爾文學院,

王后學院,國王學院,克萊爾學院,三一學堂,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和莫德林學院。)。

皇后學院的院長室建於1460年,是劍河兩岸最古老的建築。

皇后學院也是劍橋大學在劍河兩岸都擁有建築的兩個學院之一,另一個學院是聖約翰學院。

舊庭院始建於1448年,由建築大師雷金納德·伊利設計。

他也是原先國王學院舊庭院(如今劍橋大學的老校區,位於卡萊爾學院的對面)和國王學院禮拜堂的建造者。

國王學院採用非常昂貴的石料建造舊庭院,但皇后學院則採用了相對便宜的紅磚。

皇后學院的舊庭院在兩年內完工,而國王學院的舊庭院卻未完工,禮拜堂甚至用了一個世紀才完工。

(資料來源)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皇后學院的鐘樓及月晷

 

▲皇后學院The old hall,裝飾著彩繪玻璃及花草壁飾

 

▲皇后學院迴廊庭院

 

迴廊小徑建於14世紀90年代,用於連接舊庭院和劍河邊的建築,從而形成了庭院,因此被稱作迴廊庭院。

 

▲皇后學院迴廊庭院

 

▲皇后學院迴廊庭院

 

▲皇后學院迴廊庭院

 

胡桃樹庭院建於1616至1618年,在1777年的一場大火後,只有一層還保留完好。

該庭院二層以上的部分於1778至1782年重建。

 

胡桃樹庭院

 

胡桃樹庭院

 

胡桃樹庭院

 

胡桃樹庭院

 

▲皇后學院禮拜堂Queen's College Chapel, 1891年建成

 

▲皇后學院-通往教職員辦公室及院長室的古老梯間

 

▲皇后學院教職員辦公室

 

數學橋(官方名稱是木橋)連接了學院早期建築(被學生們稱作黑暗面)和近期的建築(被學生們稱作光明面),是劍橋大學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傳說數學橋是有由牛頓設計並建造,該橋的建造沒有使用任何的螺母或螺栓。

以前的學生或院士試圖將該橋拆除,並重新組裝,但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只好用螺母和螺栓重新把橋固定。

這就是我們看到如今的數學橋有螺母和螺栓的原因。

這個故事只是傳說,事實上該橋由威廉·瑟里奇(1709年—1776年)設計,

並由詹姆斯·埃塞克斯(1722年—1784年)建造,於1749年完工(在牛頓逝世後的22年)。

該橋因為年代久遠於1866年重修,並於1905年重建。重建的數學橋基本依照原有的設計,

但採用柚木而不是橡木作為原料,橋上的階梯也改為光滑的橋面為方便輪椅的通行。

 

▲皇后學院數學橋

回到熱鬧的國王街上,開始逛街的行程XD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英語: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

凱斯學院由埃德蒙·岡維爾於1348年創立,取名為岡維爾學堂,岡維爾是當時諾福克郡聖克萊門特鎮的牧師。

在岡維爾去世後的第三年,學院開始面臨資金困難。

他的遺囑執行人諾福克主教威廉·貝特曼將學院轉移到他剛剛建立的三一學堂附近,重命名為聖瑪麗天使學堂。

在十六世紀學院開始年久失修,在1557年皇家憲章重新建立學院,並命名為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約翰·凱斯醫生在1557至1559年擔任學院的院長,他為學院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並大幅擴建了學院的建築。

在他做院長期間,學院取消了學院費,但卻堅持一些不尋常的規定。

他堅持學院不接受有任何殘疾(包括畸形、聾啞、目盲、足跛或患有任何嚴重或有傳染性疾病)的學者。

凱斯學院的規模逐漸擴大,到1630年學院擁有25名院士和150名學生,

但學生數量在十八世紀開始減少,直至十九世紀早期才恢復到1630年的數量。

至此之後學院迅速擴大,現在已經是劍橋大學學院中本科生最多的學院之一。學院於1979年開始招收女性院士。

(資料來源)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

 

走到位在大聖瑪麗教堂旁的劍橋市場廣場,充斥各式各樣的攤位,就是跳蚤市場的感覺XD

大聖瑪莉教堂坐落舊城區中心、國王學院斜對面,有將近800年歷史,是18世紀前劍橋大學授予學生學位的地方。

落成於1608年的鐘塔高達35公尺,有123階樓梯。

 

劍橋市集廣場

大聖瑪麗教堂(St Mary the Great)是一座英國聖公會教堂,位於英格蘭劍橋市中心國王街北端。該鎮另有一座小聖瑪麗教堂(小聖馬利亞堂)。

該堂屬於伊利教區,還是劍橋大學的大學教堂。大學官員必須居住在距離大聖瑪麗教堂20英里路程之內,本科生必須居住在距離該堂3英里路程之內。

教堂還舉辦大學布道,設有大學管風琴和大學鍾。劍橋鐘聲後來被國會鐘樓(「大笨鐘」)使用。

(資料來源)

 

 

▲大聖瑪莉教堂Great St. Mary's Church

 

在一棟政府的綜合大樓結合遊客中心的大樓裡,發現哈利波特專賣店~~

 

比石內卜還可怕100倍的石內卜

 

哈利波特的新角色嗎?怎麼都沒看過的人咧?

 

Bowtruckle木精,差點沒忍住。

忍住的原因是因為沒想到他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裡的木精,想到的是芽菜教授那些尖聲怪叫的樹精...

 

 

禮品店---Ark

這家店的東西真的可愛的翻過來又翻過去,深得豆腐的心。

可惜在逛時腦子一直想著錢要留給劍橋包,所以沒有在這裡入手,現在看到照片覺得後悔。

 

 

 

 

在劍橋包店進出了兩次,想當然爾,強大的戰利品入手啦!

到英國本地買劍橋包,好處就是可以享受免費的燙字服務,

本來我想燙的貴氣的金色,被店員勸退了,她說我的扣環是銀色的,

或許燙銀色的會比較配,有理!!聽你的。

最後燙了個銀色的G。

 

 

買完劍橋包先回飯店小憩一下,飯店旁的「old ticket office」應該是以前劍橋車站的售票亭,現在變成一家酒吧。

豆腐想買雙馬丁靴,在臺灣已經忍了好久,現在終於踏上英國國土,應當在這買一雙,

無奈在英國的時間實在不多,今天不買大概就沒機會了~

劍橋鎮上有一家店,想到走路來回學區跟飯店有一小段距離,這次坐公車前往,趁打烊前(晚上六點|||),衝去買一雙!!

https://www.drmartens.com/uk/en_gb/

 

▲飯店旁的old ticket office

 

 
 
採購完馬丁靴,也到了晚餐時間,
 
麻婆豆腐造訪了---老鷹酒吧
 
arrow
arrow

    mapoto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