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鹿特丹車站走遍,才終於在車站底(人比較少的那側)找到行李寄放櫃。
古銅金包覆著的鹿特丹中央車站,利劍般的鋒利陵角是一大特色;
斜角挑高的大廳使用整片玻璃帷幕。
車站中整合了電車、輕軌,於2014年竣工啟用。
ov卡裡還有點錢,坐電車到Erasmusbrug伊拉斯謨橋,俗稱天鵝橋,旁邊的waterbus搭乘處。
-------------------------------------------wiki-------------------------------------------
小孩堤防(Kinderdijk)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一個村莊,部分屬於新萊克蘭(Nieuw-Lekkerland),部分屬於阿爾布拉瑟丹,距鹿特丹東面15公里。
小孩堤防坐落在萊克河與諾德河交匯處,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系統,是荷蘭最大的風車系統。小孩堤防風車群已成為成為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關於小孩堤防(Kinderdijk)的得名歷史有許多故事。最初這個村莊的名字是「埃爾斯豪特」(Elshout)。
最著名的有關小孩堤防得名的故事上溯至1421年,在1421年的聖伊莉莎白洪水中,Grote Hollandse Waard被洪水淹沒,而阿爾布拉瑟沃德(Alblasserwaard)圩田則倖免於洪水。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後,洪水消退之時,有人去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堤防(levee)察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搶救回來。他看見遠處有個木製的搖籃漂浮著。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活著,但當它漂近時,有人看見它在搖動。當搖籃漂得更近時,有人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使它保持平衡,以防止水進入搖籃。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的未見水痕的嬰兒。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貓使其平衡並漂浮。這個民間故事和傳奇已經被發表在一本英文書"The Cat and the Cradle"(Meder 2007; Griffis, 1918)中。
另一個故事說,小孩堤防是因由童工修造而得名。
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位Jan住在一個離這裡很近的大住宅里。Jan有許多孩子,所以被稱為「Jan der Kindere」(小孩的Jan)。
後來,人們將他住過的這片地方稱為「小孩堤防」(Kinderdijk)。
又有一個解釋是該堤防比周圍其他的堤防要矮。這個較小的堤防就被稱作「小孩」了。
-------------------------------------------wiki-------------------------------------------
室內生活空間很狹小,除了爬上爬下之外,還常常有撞到木條的危險,
風車轉動發出很大的聲響,若不是為了生活,應該也沒人想住在風車裡。
但能感覺到人們生活可能改善了一些,室內開始有些裝飾品與樂器。
決定搭公車回去,90號與93號公車都可以搭回離鹿特丹市中心較近的地方,不過車次不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