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作者:  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

譯者:  賈士蘅

出版社:臺灣商務

 

這本書是從約翰威廉斯《史托納》小說中,英文教授主角史托納推薦的小說,小說裡還推薦了其他書,不過台灣大多沒有翻譯,

所以就先從比較好找到伊迪絲.華頓的《純真年代》開始看起。

 

 

 

這本小說是描繪19世紀末紐約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作者伊迪絲.華頓本身就是紐約上流社會的一員,

她對於紐約上流社會的眉角再清楚不過,對我來說,除了小說劇情之外,也從作者的描述中清楚看見一百多年前的紐約上流人士是怎麼過生活的,

滿足了喜愛歷史的人們窺探古人的一絲樂趣。

 

伊迪絲.華頓就像是西洋版的曹雪芹,雖然《紅樓夢》故事更加磅礴,複雜細膩程度遠勝《純真年代》,這部分是無法比較的。

但《純真年代》針對單一事件的描述也很細膩,

我覺得約翰威廉斯在《史托納》中描述女性角色的切入點與手法就與《純真年代》的安排有些類似。

 

但我發現這版本的翻譯錯誤蠻多的,感覺起來是校稿的時候沒有順好,

時常有贅字,或是文字順序顛倒的狀況,有時候甚至會影響讀者對書中人物情緒的判讀,有些可惜。

 

這本書在1920年出版,並讓作者獲得隔年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是文學史上第一次由女性作家獲得此一殊榮,

本書並入圍二十世紀百大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

 

在被禮教捆綁的19世紀末紐約上流社會中,圍繞在一男與兩女的糾葛愛情故事,是這本小說的劇情主軸,

但與其說是一段三角戀愛,我更覺得是一男、兩女與禮教的多方角力,

說真的現在被美國各地貴婦實境秀影響,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紐約上層社會是比歐洲社會還要保守的社群,

至於最終是自由戀愛勝出,還是媒妁之言獲得最終勝利,依照當時的時代背景,其實沒有多餘討論的空間。

小說最終留下一絲惆悵作結,也與《史托納》的基調類似,微微缺憾才是完美的人生,過分大起大落都是不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potofu 的頭像
    mapotofu

    麻婆x豆腐:自然x人文

    mapoto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