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lon.png

▲科隆大教堂

 

麻婆豆腐今天的目的地是德國第4大城市---科隆。

科隆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也是教會的重要樞紐。

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目前居住人口超過100萬人。

科隆在二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戰後成為廢墟並決定原樣重建,

並未引入現代的摩天大樓,使得該城市保存了德國先前的景觀。

科隆位於歐洲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要道與南北向的萊茵河交叉口上,是重要的交通集散地。

在20世紀的後半葉,科隆從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演變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工業(資料來源)。

 

一大早吃完早餐,前往科隆之前,先到飯店前方的一座墓園,知名音樂家舒曼的墓就坐落在此。

這個堪稱德國最著名墓園之一的Alter Friedhof Bonn老陵園就在飯店的正對面。

(飯店文章連結Collegium Leoninum)

墓園內並不讓人覺得陰森,還有大人帶著小孩來整理墓園,種種花草;

看不出來是一家人,還是老師帶學生,比較接近前者,看他們有種假日郊遊的悠閒感。

 

▲老陵園

 

▲舒曼之墓

 

▲從墓園可以看到我們住的飯店

 

 

▲一群人開開心心地在打掃種花

 

買車票去科隆囉~~

每次到一個新地方,初次買車票都覺得很卡...

 

 

▲還沒出科隆車站就能看到魁偉的科隆大教堂

 

 

▲科隆火車站

 

科隆主教座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

也稱科隆大教堂,是科隆市毫無爭議的標誌性建築物。

157公尺高的鐘樓使得它成為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

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前兩位是塞維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

它以法國蘭斯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範本,是德國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國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

它從13世紀中起建,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

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

藝術史專家認為它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和裝飾元素,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4年科隆主教座堂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脫離該名錄)。

科隆主教座堂曾是世界最高教堂、1880年至1888年間的世界最高建築。

它至今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教堂旁廣場絡繹不絕的遊人

 

來歐洲看教堂,每次感到最可惜的,就是教堂常常處於修繕的狀態。

雖然修繕帆布多會印上原始的外觀照,但看起來就是少了完整感,可惜~

 

▲修繕持續中,永不間斷~

 

▲長得像史瑞克的滴水獸

 

▲帥氣的飛天龍滴水獸

 

▲快渴死的人滴水獸

 

▲肚子痛的人滴水獸

 

科隆大教堂真的很高,相機角度放的非常非常低仍無法拍到全貌~

黑漆漆的外觀加上烏雲壟罩的天氣,也讓照片非常灰暗,該好好學個修圖啊~~

 

▲正門

 

 

▲19世紀樣式的大門

 

▲大門門楣上方雕飾近照

 

科隆大教堂外觀看起來很冷,甚至有點陰森的感覺;有點像西班牙聖家堂,但又顯的端莊些。

單純進教堂不用門票,跟著絡繹不絕的遊客走進教堂中囉~

 

▲教堂中殿,高達43公尺,座位超過5500個,左上方為管風琴之一

 

 

▲科隆教堂結構平面圖

 

▲走進教堂,感覺到溫馨的氣氛

 

聖彼德和耶西的窗口(The St Peter and Jesse window),

有關此窗的資料可參考這裡

 

▲The St Peter and Jesse window, 1509

 

 

祭壇(Clarenaltar, um 1350/60)

祭壇由一個帶有懸臂的櫃子組成,由兩側雙翼可將祭壇闔上。

在1907-1909年進行的祭壇修復過程中,由於缺乏詳細的知識,

外翼兩側的畫作是事後補上去的。

 

 

▲Clarenaltar, um 1350/60

 

 

▲若望·保祿二世聖物

 

 

 

Cologne Cathedral Window

科隆大教堂南半部的彩色玻璃窗是科隆藝術家Gerhard Richter設計的,

在106平方公尺的表面上,隨機排列了72種顏色的11,263個玻璃正方形。

該窗戶於2007年8月25日開幕,評價兩極。

在1863年,

南面安裝了由普魯士王國捐贈、柏林-夏洛滕堡皇家彩色玻璃研究所製作的帶有世俗和基督教統治者形象的窗戶。

窗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並在1948年由Wilhelm Teuwen 以簡單的裝飾玻璃代替。

由於它們無色,所以入射光非常明亮,被認為非常擾人。

 

▲Modern stained glasswindow by Gerhard Richter

 

 

▲不用米開朗基羅也可以畫壁畫喔~~

 

當建築物於1248年開工成為我們所熟知的科隆大教堂之前,

該處最早可能是穀倉或由Mercurius Augustus建造的羅馬神廟。

然而,從公元4世紀開始,該遺址被基督教建築所佔據,

其中包括一座被稱為“最古老的大教堂”的廣場大廈,由科隆的第一任主教Maternus起建。

該大廈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獨立洗禮堂,

位於現在的大教堂的東端,但在9世紀被拆除以建造第二座大教堂。

 

在現今大教堂的挖掘過程中,在建築物最古老的位置發現了墳墓;

包括一個陪葬品豐富的男孩和一個女人,通常被認為是Wisigard---提烏德貝爾特一世之妻。

這兩座墳墓都被認為是從西元6世紀遺留下來。

第二座教堂,稱為“舊大教堂”,於818年完工。

它於1248年4月30日被拆除,在拆除工作期間準備新的大教堂。

 

1164年,Dassel of Rainald的科隆大主教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獲得了東方三博士遺物,

這是腓特烈一世從意大利米蘭聖歐斯托焦聖殿(Basilica di Sant'Eustorgio)取來的。

部分遺物已歸還米蘭,但這些遺物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朝聖者。

對於教會官員來說,這些遺物被妥善安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開始了新哥德式建築的工程。

 

基石於1248年8月15日奠定,由大主教Konrad von Hochstaden奠定;

東臂則在Master Gerhard的指導下完成。

在14世紀中期,西側的Master Michael的指導下開始動工。

這項工程於1473年完成,南塔的鐘樓在400年間成為科隆天際線的標誌性建築。

一些間歇性工城持續在西前側和東臂之間的中殿結構進行,但在16世紀停止了。

 

 

▲某位主教手拿著科隆大教堂模型

 

▲某位主教手拿著科隆大教堂的結構平面圖

 

 

The Crucifix of Bishop Gero, 10th century, the oldest known large crucifix.

Gero十字架(德語:Gero-Kreuz),約西元965-970,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古老的十字架基督聖像。

聖像由科隆大主教Gero委託製作,他於976年去世。

光環和十字架是原始的,但是巴洛克風格的環繞裝飾是在1683年增加的。

 

▲The Crucifix of Bishop Gero, 10th century, the oldest known large crucifix

 

教堂深處,是一些過往主教和重要人士的墳墓,還有小祈禱室。

 

 

 

 

 

 

 

▲Stefan Lochner的東方三博士朝拜聖嬰圖

 

▲導覽說這裡有個最古老的聖子母像,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19世紀中葉大教堂完竣。

這是通過公民努力實現的,成立於1842年的Central-Dombauverein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資金。

1842年恢復了原有的中世紀計劃和圖紙設計,但採用了更現代化的建築技術,

包括鐵屋頂梁,此時教堂中殿完成,並添加塔樓。

鐘聲安裝於19世紀70年代,最大的鐘是St. Petersglocke。

1880年8月14日,建造開始632年後,德國最大大教堂落成,勘稱為全國性的盛事,

連皇帝威廉一世也參加了慶祝活動。

在華盛頓紀念碑落成前,這座157.38公尺高的教堂,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The Medieval statue of St. Christopher (聖克里斯多福),旅行者守護神

 

科隆大教堂外觀看起來黝黑,哥德式建築多刺感覺很銳利又很冷酷。

但進入裡面,雖然建築物高聳,光線也昏暗,

但卻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到處都有捐獻的小蠟燭透出的黃色光芒,感覺很溫馨。

跟英國的大教堂很不一樣,

英國的教堂外觀給人壯闊的感覺,走進去之後往往覺得氣氛有點詭譎,處處有陰魂的感覺。

 

 

教堂外頭有街頭藝人在地上畫了國旗,觀光客多,許多人就會在自己國家的國旗上放錢,

街頭藝人當然也沒忘記畫上中華民國國旗,許多台客在那裡與中國客一拼生死,

最後賺到的當然是街頭藝人啦~~

 

 

▲科隆大教堂旁邊的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接著順著教堂的週邊,前往萊茵河畔~

arrow
arrow

    mapoto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