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敵藝友:現代藝術史上四對大師間的愛恨情仇
The Art of Rivalry
作者: 賽巴斯欽・斯密 (Sebastian Smee)
從何處來:新北市立圖書館/大塊文化
幾顆星星:★★★☆☆
🟣麻婆豆腐的文章大本營🤏這裡可以看到更多旅遊文章喔~
🟣麻婆x豆腐:自然x人文🤏吃喝玩樂最新資訊在這邊~
🟣Gin的教學網站🤏歡迎大家來認識我
🟣Gin音樂工作FB🤏喜歡音樂的人看過來~
🟣Gin的IG🤏關心我的人看過來(誤)
🟣Gin的YouTube頻道🤏各式各樣的影片在這裡~
🌑********************************🌑 🌑 ********************************🌑
這本書讓我的閱讀速度快不起來,有太多畫作、人物我都不知道,
一邊看要一邊查,還有許多藝術家心境的揣測與摹寫,
要一個字一個字仔細的看才能夠看得懂,其實並不是一本很容易閱讀的讀物。
本書收錄了八位共四組的藝術家。
竇加×馬內
佛洛伊德×培根
馬諦斯×畢卡索
波拉克×德・庫寧
從19世紀印象派開始到20世紀抽象畫派之間,繪畫風格轉變的主要帶領人物間的亦敵亦有的關係。
這本書畫了不少篇幅將對照的兩位藝術家的創作生平都一起介紹了,資訊量很龐大。
時間斷代最早的馬內(1832年-1883年)與竇加(1834年-1917年),
竇加與馬內出身相近,皆是法國富裕人家的子弟,馬內的年紀較竇加年長十歲左右,在竇加初出茅廬之時,
馬內已是巴黎波希米亞派藝術家的領導者。
他1862-1863年創作的《草地上的午餐》被認為是印象派的起始作品,當然在當時引發法國公眾驚異。
竇加與其他印象派藝術家,在馬內之下,一方面讚嘆他的才華,二方面又希望自己能發展出新的創作路線,
從竇加在1865年創作了《坐在平花旁的女子》(A woman seated beside a vase of flowers)肖像畫,
可以看出竇加走出自己創作風格的一些端倪,明明是一位女性朋友的肖像畫,
主角卻被塞在圖案右側,手還被裁掉,一大盆鮮豔的花方在作品的正中間,這樣的構圖在當時具有創意,
也讓人看出竇加的創作野心。
當時的波希米亞派藝術家流行藝術家間互相繪製肖像畫,於是竇加也替好友馬內夫婦畫了幅肖像畫,並送給馬內留念。
但沒多久馬內便把畫割壞了。
這幅夫妻肖像畫將馬內畫在畫面左後方,他的視線看向右前方的太太彈鋼琴,
而太太背對著馬內專注彈琴。
雖然是夫妻肖像畫,卻透露出一股疏離感,這也許跟竇加對於婚姻的排斥心態有關,
更有可能他利用洞悉人性的畫筆,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前輩馬內的婚姻現況。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印象派藝術家之首的馬內,感受到竇加挑釁,自己也萌生妒意的結果。
雖然竇加在得知這件事後,很生氣將畫收了回去,但後人在竇加死後發現他曾試圖修復這幅畫,
右側馬內太太前方的一大片底版,就是竇加加上準備修復的痕跡。
作者猜想,竇加除了想跟馬內競爭更高的藝術地位之外,更多的是崇拜的心理。
兩位藝術家,在後期的作品題材日漸相似,
都喜歡描繪巴黎社會生活,兩人的著名作品有馬內1882年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它刻畫了巴黎的著名劇院夜總會女神遊樂廳的場景;
竇加1873-1875年間的《舞蹈課》,一系列芭雷舞幕前幕後的畫作,堪稱竇加最著名的作品系列。
第二組藝術家來到英國的弗洛伊德(1922年-2011年)與培根(1909年-1992年),
佛洛伊德人如其名是偉大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
而培根也是不遑多讓,是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後代。
兩人的故事從弗洛伊德成名後的一次回顧展開始,他提供了一張他畫的培根肖像,
卻在美國的展場上被偷走,這幅畫至今仍未被找回。
作者想探討,為何小偷會想要偷這幅畫?
顯然當時的保全雖然鬆散,但也不到臨時起意就能偷畫的地步,偷畫者是有計畫的竊取那幅圖畫的。
偷畫者是不是因為了解弗洛伊德與培根兩人間微妙的化學效應,而使這幅畫格外值得一偷。
較為年長的培根與弗洛伊德之間的關係,除了藝術上的競爭、崇拜之外,還包含了性的吸引。
本書作者分析這幅培根肖像畫,綜合了以上多種的情緒在筆觸間。
培根的作品一直帶有強烈的抽象色彩,從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內向、神秘、黑暗與矛盾的一面,
這樣的風格深深吸引弗洛伊德。
不過培根的作品真的沒有一幅畫會讓人看著身心舒暢,他最著名的畫作是教宗的肖像,是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
所以我放一張培根繪製的弗洛伊德肖像《Portrait of Lucian Freud》(1951)。
弗洛伊德早期的繪畫風格受到祖父影響,帶有超現實及印象派的畫風,在戰後繪畫風格又細膩起來,帶了一點早期荷蘭繪畫風格。
50年代起他開始使用厚重的油彩繪圖,畫作主題出現許多裸體畫。
晚期受培根...等表現主義畫家影響,終於確立繪畫風格,年過六十才受到國際矚目。
Girl Reading•Lucian Freud•1952
至於兩人為何翻臉,書中其實沒有說得很明白,但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在培根陷入一個有毒的關係後,兩人漸行漸遠...,
但也不表示弗洛伊德的兩性關係就非常單純就是了,不過藝術家好像就是這樣,遊走在藝術天才與精神崩潰的一線之間。
第三組是畢卡索(1881年-1973年)與馬諦斯(1869年-1954年)。
這兩位藝術家的競爭關係好像就比較明白一點。
但作者認為若沒有這兩位天才的競爭,「立體派」也不會誕生。
馬蒂斯比畢卡索年長許多,當畢卡索在家鄉西班牙獲得小小成功後到巴黎發展時,
馬諦斯已在巴黎藝術圈畫了幾些年,雖然他也還沒有確立自己在藝術圈的穩固地位,
但已經成家,有三個子女需要養育,
沒辦法像其他年輕畫家一樣恣意生活,有比較龐大的經濟及地位壓力。
兩人經友人介紹認識,互相交換作品,互相影響創作風格。
兩人都極力從早期傳統藝術訓練較寫實的繪畫風格中走出自己的路,
但又希望自己是比對方更早一步確立方向,並成功的一方。
1900年馬諦斯率先提倡「野獸派」,野獸派以鮮豔的色彩,並將印象派畫作的畫法誇張化,
不再強調作品遠近透視的概念,而是利用帶有童趣的平面手法繪畫出立體感。
以其妻子肖像《戴帽子的女人》開始,在1905年的沙龍展出,震驚大眾,大部分的人說他已經發瘋。
馬諦斯的勇氣創舉給他帶來較多的批評,但是美國來獨具慧眼的猶太兄妹葛楚與李奧將這幅畫買了回去。
葛楚與李奧在此之前已先購入一幅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作品《Young naked girl with flower basket》,
但這幅畫與鮮豔強烈《戴帽子的女人》放在一起,明顯黯淡不少。
當時的畢卡索正從「藍色時期」進入「粉紅色時期」。
一次馬諦斯在聚會上發表對非洲小雕像的看法時,畢卡索也注意到了非洲部落面具吸引人的一面,
兩人不知道是各自發現新大陸,還是互相引響所致,都紛紛開始在作品中添加非洲元素,
1907年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就加入了非洲元素,這幅畫並且象徵了立體主義、現代藝術的開端。
作者說,馬諦斯雖然一直非常禮貌有氣度,但仍然對這裡非洲元素的運用,
以及對右二蹲坐女子激似塞尚《Bathers》中的女子略略表示不滿,
尤其馬諦斯非常欣賞塞尚的藝術風格,
甚至收藏了塞尚上述這幅作品,也曾以塞尚作品中的藍綠色調為主題創作一連串的類似作品。
他會認為畢卡索挪用他的構思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本書從兩人的一些軼事中觀察兩人互相影響的情況,除了上述的非洲元素之外,
還有好比馬諦斯與女兒之間的默契,可能也觸發了畢卡索童年的陰影,影響了畢卡索的作品發展,
也就是畢卡索早期在巴黎的創作野心,讓他不甘於僅成為馬諦斯底下的一位新生代藝術家,
反而很明顯地給馬諦斯造成壓力,但是又不得不說畢卡索在很大程度上,受馬諦斯影響很深。
但回到創作的初衷,如果兩人之間不要有那麼多介入(藝術評論、贊助者),也許兩人會一直是很好的藝術朋友也說不定。
最後一組藝術家是波拉克(1912年-1956年)與德庫寧(1904年-1997年),
德庫寧在荷蘭鹿特丹出生,曾經上過美術學校,從他早期的速記能看出他的素描畫非常精細,
在他決定在美國生活後,極力拋棄自己的學院派畫技,這對一位畫工精細的畫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這兩位藝術家的出生背景相當不同,
他們在紐約相遇,都曾經加入藝術家聯盟,這是一個由政府舉辦的藝術家支援活動。
波拉克出生美國西部,因為來自美西而有種牛仔形象,也曾經上過美術學校,但他畫工似乎不怎麼好,
加上他脾氣暴躁,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人喝酒鬥毆。
《慾望街車》的作者田納西威廉斯,也許就是以波拉克為原型創造史丹利這個角色。
(當時他們兩個曾生活在一起)
有一個說法,當時的美國其實是一個非常恐同的社會,也許波拉克有性別認同的猶豫,
這讓他在恐同的社會中,以好鬥的形象掩蓋自己真實的樣貌。
本書作者致力在這幾位藝術家精神狀態的分析上,
以波拉克與馬諦斯來說,變異的生活環境、掏心掏肺的創作卻大部分都是批評...
一般人一輩子所面對的精神與生活壓力,也許是藝術家一週之內要消化掉的。
這些壓力引發了波拉克出現自我毀滅的行為。
德庫寧在經過波拉克的影響後,漸漸發展出自己的抽象畫風格,也奠定出當代對抽象畫的定義:
抽象,就是沒有主題;直接,就是沒有底稿;
沒有深度,因為將顏料直灑;作品是全面性的,沒有所謂畫作中心的概念,整個畫面都是平均領域的。
波拉克在1956年酒駕喪生,當時車上的女友Ruth Kligman大難不死,
在波拉克的葬禮上,德庫寧是最後離開的人,他甚至還把工作室設在波拉克墓地的附近。
弔詭的在波拉克死後不到一年,和這位已逝對手的女友成為戀人。
我們現在社會風氣鼓勵人衝破行為規範,就像這些藝術家一樣,
但他們的狀況比較像是反過來的,並不是他們被鼓勵去衝破規範,
而是創作的掏空讓他們的心理狀況無法在常軌中生存下去。
但破壞行為規範的本身是否對他人造成侵犯呢?
以最後這兩位藝術家的故事來看,
確實對身旁的人造成侵犯,但他們有一種魔力讓人不會生他們的氣,
但是沒有才華的一般人,就不知道有沒有這種魔力了...
★Youtube @iamginger
★【Podcast】讓我們一起樂來樂好!
👉🏽Spotify
👉🏾YouTube
👉🏿Google Podcasts
★Facebook
★Instagram @iamginger_ginginla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