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多Toledo
西班牙的前首都。搭乘高速火車的話,距離馬德里約半小時路程,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漫步的小城市。
我們只在這裡停留約半天的時間,若可以的話,能留個一天的時間是比較適合的。
搭火車到此,光是托雷多火車站就讓人駐足許久。
新摩爾式建築的站體於1919年建成,風格反應托雷多的歷史:
站房主樓兩側有兩個側翼,其中一個與模仿了托雷多大教堂塔樓風格的鐘樓相鄰,
鐘面下很奇特地用了「竹子」外觀的小立柱作為裝飾;
站房頂部飾有多瓣拱門和交錯的城垛裝飾;站內地版的花磚則有許多精巧的圖案。
托雷多三面環河的丘陵地形,具有極佳的戰略地位,
羅馬時期修築堡壘、建造城鎮,後來的西哥德人、摩爾人、西班牙人也都建都於此,
直到菲利浦二世於1561年遷都至馬德里,這裡的地位才逐漸消減。
此後500多年來,市容無太大變化,
且因其保存完好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建築而在1986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有「三種文化之城」的稱呼。
雖然不是「冰與火之歌」的拍攝地,但看到這裡的街景,
就會有「嗯,就是冰與火的那種場景」的感覺,
喜歡中世紀武士、莊園、城堡的人,一定要來這個城市,
街道、建築、商店都有許多這樣的元素在裡頭。
這裡除了以觀光服務業為主,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在地工藝產業-鑲嵌與製劍。
街上可以看到許多店面販售中世紀騎士的刀具、盔甲,就是冰與火、魔戒場景中會出現的武器;
鑲嵌工藝則是用金、銀或銅線鑲嵌進黑色的金屬裡面,作工非常精細。
這次帶回一把黑色刀身的小刀,上面印有托雷多的紋章:
紋章由帶著盾徽的黑色帝國雙頭鷹組成。盾徽是Castilla y León的紋章,
下面有石榴圖案。盾徽被金羊毛勳章垂飾所環繞。
另外,如果是完整的紋章,在雙頭鷹的兩側還有兩位坐在寶座上的國王,
手裡拿著象徵著權力的寶劍和權杖。
註1:Castilla y León位於西班牙國土西北方,不但是西班牙國內、也是歐盟裡面最大的自治區。
註2:金羊毛勳章垂飾來自於「金羊毛騎士團」(Orden del Toisón de Oro),又稱「金羊毛勳章」,是勃艮第公爵飛利浦三世於1430年以英格蘭嘉德騎士團為典範創立的騎士勳位。後來,金羊毛騎士團的領主權隨勃艮第公國被併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該王朝絕嗣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波旁王朝均聲稱對金羊毛騎士團擁有領主權,導致騎士團出現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個分支。
(部分內容取自維基百科)
托雷多大教堂是西班牙三大教堂之一,舊首都的教堂自然是雄偉非常。
教堂是為了紀念聖母瑪利亞升天而建的。
它於 1227 年根據大主教Don Rodrigo Jiménez的命令開始建造。
該遺址位於6世紀的西哥德大教堂的地基上,該大教堂曾被用作清真寺。
它採用受法國影響的哥德式風格建造,
長 120 m,寬 60 m,包含 5 個中殿,由 88 根柱子和 72 個拱頂支撐。
側殿延伸到主禮拜堂後面,圍繞長老會,形成一個帶有雙半圓形走廊的後殿通道。
因為歷史因素,這間教堂混雜了哥德式及穆德哈爾式風格;
歷經作為天主教的場域、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再回到天主教教堂使用,
現今的大教堂自15世紀末正式啟用。
註:穆德哈爾指的是西班牙復國運動之後未曾離開該國但也未改信的安達盧斯穆斯林。此外這個也可以指結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建築風格的穆德哈爾建築,這是12世紀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主流建築風格,其影響力延續到17世紀。
大教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處透光天井的壁畫。
幽暗的教堂內部突然有亮光射下,一定會吸引人的目光,
尤其在透光處的壁上又有精彩的繪圖,繪圖與雕塑間形成一幅特殊的美景。
唱詩班席的雕塑也非常精彩,座椅、譜架、樂器,每一項都繁複絢麗到不可思議。
教堂中庭及半露天走廊也非常美麗,大面的石牆上還有壁畫剝落後遺留下來的痕跡。
豆腐找到一家「洞穴餐廳」,在一個小斜坡腰帶上。
點了兩份伊比利豬三明治,天啊真好吃!
話說這是我們到西班牙的第一口伊比利豬,完全沒有事前擔心的腥味,
鹹味及香味搭配烤過的麵包恰到好處,配上一杯咖啡真是享受!
我們是坐在餐廳的一樓,有幾台螢幕在播放該餐廳的採訪影片,
可以看到走下樓的話,確實是一個像在地洞中用餐的環境,
但我們到的時間算是早餐,所以只有開放一樓。